目录
IFRS 9的FVM教材的评价技术分类,包括「市场法(Market Approach)」、「收益法(Income Approach)」 及「其他(a combination of approaches)」,如下表一,并分上下两章节讲述「市场法(Market Approach)」、「收益法(Income Approach)」及调整净资产法 (Adjusted net asset method)之内容。
评价技术分类(Valuation Approaches) | 评价技术(Valuation Techniques) |
市场法 | ◆被投资公司相同或类似权益工具之前的交易价格(transaction price) |
(Market Approach) | ◆可类比公司的评价乘数(valuation multiples) |
收益法 | ◆现金流量折现法(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,DCF) |
(Income Approach) | ◆其他收益法―股利折现模式(Dividend Discount Model,DDM) |
◆其他收益法―固定成长DDM(Constant-growth DDM) | |
◆其他收益法―资本化模式(Capitalization model) | |
其他(a combination of approaches) | ◆调整净资产法(Adjusted net asset method) |
资料来源:FVM教材(Educational Material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),Figure 1 (p.9)。
包含非公开市场交易价格与公开报价,致有二种价格乘数:「交易乘数」与「买卖乘数」,实务上,前者使用较少,多半是用于公开市场缺乏可类比公司,无法比价时,且由于非公开市场交易价格,多来自并购交易,须特别注意控制权溢价,包括联合控制(joint control)溢价、重大影响力溢价(significant influence)。
在采用评价乘数的市场法中,公允价值的衡量都可拆解为4个步骤:
可类比公司应与被投资公司间有相似之风险、成长及现金流量特性,如其间之特性愈相似,于计算价值乘数时所需调整的部分愈少。
评价的两个价值基础,EV扣除来自债权人资本市值,就是股权价值。若采用EV,对应的绩效衡量值就该是整个企业的营运绩效;反之,股权价值就该配上股权之营运绩效(企业营运绩效扣除债权人资金成本)。
FVM教材中挑出6种常用的绩效衡量值,分属三类:盈余、净值(股东权益帐面值)及收入,对应的绩效衡量值及价值基础类别可详表二,表三则列示六种绩效衡量值之适用状况。
依照FVM教材的分析,三类评价乘数的适用状况分别为:
价值基础类别(valuation basis) | |||
乘数类别 | 绩效衡量值 | 企业价值(EV) | 权益价值(P) |
盈余乘数(earnings multiples) | 息前税前折旧摊销前净利(EBITDA) | EV/EBITDA | – |
息前税前净利(EBIT) | EV/EBIT | – | |
息前税前摊销前净利(EBITA) | EV/EBITA | – | |
税后净利(Net income) | – | 本益比(P/E) | |
净值乘数(book value multiples) | 股东权益帐面值(净值,book value) | – | 股价净值比(P/B) |
收入乘数(revenue multiples) | 营业收入(Revenue) | EV/Revenue | – |
乘数来源:FVM教材,Figure3。
其中,绩效衡量值须做常规化及非营运项目调整,如下:
评价所采用的绩效衡量值,理应反映企业持续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,与我们常用的「常续性(recurring)」雷同。FVM教材提出包括剔除例外损益、非常续(non-recurring)交易损益、自行调整高估或低估的收入费用及调整并购、部门停业所致之差异。
作法上,通常在找评价乘数时,须先移除被投资公司与可类比公司的非营运项目,计算出评价乘数后,乘上被投资公司的绩效衡量值后,再加回被投资公司的非营运项目之价值。常见的非营运项目有:超额现金(excess cash)、超额净营运资金(excess net working capital)、闲置资产或过剩产能(idle or unutilized assets)、待提拨退休金负债(unfunded pension liabilities)、环境负债(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)、诉讼损失(expected liabilities from lawsuits)。
绩效衡量值 | 说明 | |
---|---|---|
EBITDA | 意义 | 移除利息、所得税、有形资产之折旧、无形资产之摊销等之费用后的获利 |
适用 | ◆为避免投资及财务策略干扰比价;◆通常是被投资公司与可类比公司间的资本密集度、财务结构、对折旧及摊销之会计处理可能有较大差异时;◆采行此法,资本密集产业不论采营业租赁或自行投资、采何种折旧方式,评价均不受影响。 | |
注意 | 此法,对高度资本密集、拥有巨额无形资产(多来自并购)的公司较有利 | |
EBIT | 意义 | 移除利息、所得税等之费用后的获利 |
适用 | 为避免财务策略干扰比价;而与EBITDA不同的是,此法假设:折旧及摊销,虽未涉及资金流出,但仍代表维持产能的经济费用(economic expense)。 | |
注意 | ◆此法,评价会受折旧及摊销的会计政策影响◆资本密集产业、或采外部并购成长之企业,影响特大。(外部并购,多有巨额商誉、无形资产,可能涉及大额摊销) | |
EBITA | 意义 | 移除利息、所得税、无形资产之摊销等之费用后的获利 |
适用 | ◆此为EBIT之替代作法。◆为避免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,造成无谓的重大差异时 | |
注意 | 同EBITDA之理,此法对靠并购成长的公司较有利 | |
税后净利 | 适用 | ◆当被投资公司与其可类比公司之财务结构、税负类似时;◆实务上,不同公司具有类似财务结构及税负水准的情形并不多见;◆常用在以利息费用或利息收入为主的金融业(银行、保险、租赁)#。 |
净值 | 意义 | 比较市值与帐面值二者,可判断高低估之程度 |
适用 | ◆适用于旅馆业及金融业;◆较不适用于轻资产行业,如科技产业,因其未入帐之无形资产较多;◆有时会改采「股价有形净值比(P/TB(tangible book value))」来进行金融业评价。 | |
营业收入 | 适用 | ⧫当收入与获利高度相关时,可当作P/E评价之替代;◆最常用来评价新设公司、倚重人力的服务业(如广告、专业服务、保代等)、亏损公司(连EBITDA都亏)或与可类比公司获利水准相近的被投资公司。 |
注意 | 通常仅用来作交叉检查 |
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乘数后,再乘上被投资公司的绩效衡量值(经前述调整后),则可得到初步的股权价值或公司价值,但还须加回非营运项目之净值:
股权基础 | :初步股权价值 | =选取之评价乘数*绩效衡量值 |
+(非营运项目资产−非营运项目负债) | ||
EV基础 | :初步EV | =选取之评价乘数*绩效衡量值 |
初步股权价值 | =初步EV−借款市值 | |
+(非营运项目资产−非营运项目负债) |
经上述步骤所取得的初步价值,尚需考量被投资公司与可类比公司的其他差异,主要有二:非控制权益折价(Non-controlling interest discount)及欠缺流动性折价(Discount for the lack of liquidity)。
电子报订阅